量子觸療好簡單! Quantum Touch:The Power to Heal
- 作者:理查.葛登
- 原文作者:Richard Gordon
- 譯者:蔡永琪
- 出版社:橡實文化
-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29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388055
- 裝訂:平裝
每個人天生都具有治療的能力! ●量子觸療是一種能量傳輸療法,其應用理論就是把我們的身心狀態視為一個「能量體」,所謂的「量子」就是指人人與生俱來、潛藏在體內的一股生命力能量,它以量子的形式在我們的細胞、組織及器官中運行,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氣」或梵文的普拉納(Prana)。 至於所謂的「觸療」,就是將全身的能量集中在雙手上,再將雙手放在患部,然後利用「共振」及誘導的作用,將高頻的能量傳輸到患部上面,喚醒體內潛藏的生命力能量來自我療癒,可用於自我保健或為他人診療。 ●量子觸療最主要的技巧就是呼吸的掌控(即調息)以及專注的意志力,以自我的正面能量產生出有力但自然的治療能場,整個療程只有輕柔、溫和的接觸,手法乍看之下類似指壓,但力道輕柔,只會感覺到患部有溫熱感而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在國外已廣泛應用在內外科的臨床治療上,而國內也用於肩頸痛、下背痛、術後復健等骨科物理治療上。只要知道原理及掌握技巧,你就能像同步共振的道理一樣,透過雙手將本身的正面能量傳遞給需要的人,解除對方的身體病痛與情緒困擾。 ●觸療能力不是天賦,而是可以靠後天學習的技巧,首先從入門功夫練起(比如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手指頭上,或輕撫身體以開發感受能力等),再巨細靡遺地從基本技巧(比如調息)、中級技巧(比如傳送能量練習)進階到高級技巧(比如強化共振),有理論也有實際可行的練習,每個階段都會仔細描述做法及當下的感覺,作者還會以過來人的經驗,針對練習時可能碰到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等你學會量子觸療後,不需要任何藥物與儀器,只要將雙手放在患部一段時間就能達到治療效果,你可以自療也可以用來幫助他人,無論是矯正脊椎、緩解疼痛或外傷都可應用。 ●量子觸療是一種啟動身體自我療癒的能力,因此當你在進行診療時,你所做的只是將所謂的「生命力能量」傳輸給對方,以便為對方打開自我療癒的本能而已。 作者簡介 理查.葛登(Rochard Gordon) 能量治療(energy healing)領域的先驅、量子觸療(Quantum-Touch)的創始人,暢銷書《你那雙治療的手:極性體驗》(Your Healing Hands-The Polarity Experience)先後譯成九種文字,是能量治療書類的經典論述,經常受邀在各大會議、醫學中心、脊椎治療學校與整體健康學會演講。 譯者簡介 蔡永琪 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系(主修)兼外文系(輔系)、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畢。曾任英語教師、國立教育電台教育新聞譯者兼播音員,目前為美國Softitler公司特約影片譯者兼自由譯者,翻譯作品遍及醫療、財經、法律、資訊、文學、電影及影集等方面。譯作有《溫柔生產》、《Head First深入淺出HTML、CSS與XHTML》、《遊戲開發概論》及《遊戲開發概論:遊戲故事與角色發展》等。 |
陽明物理治療所負責人朱俊榮.台灣身心能量健康協會理事長林時維.
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新圓山診所負責人崔玖.
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學術委員會主委張文韜
對於專業人士與業餘人士而言,量子觸療是項重要而珍貴的工具。──《另類醫學雜誌》(Alternative Medicine Magazine),二○○一年
量子觸療很容易學習,對身體能量系統有重要的影響,可大幅改變人們的生活。──醫學博士里歐納.萊思高(Leonard Laskow)
量子觸療的技巧簡單易學,能提供平衡、療效、舒適以及重新調整姿勢。理查.葛登獨一無二的天份,將困難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並致力於將這份工作帶給全世界,這令我相當佩服。──脊骨神經醫師大衛.卡尼澤(David Kamnitzer)
理查.葛登為大家打開能量治療的大門,技巧簡單但效果卓著。量子觸療這個系統每人都能快速學會,且應用於個人的生活中。──史丹佛大學客座學者與哲學博士克理斯.杜菲德(Chris Duffield)
【推薦序】
自我養生保健的入門書∕張文韜醫師 10-11
開放的心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林時維 12
自我療癒的新趨勢∕醫學博士諾曼.席利醫師 13
【導論】
自己就是量子觸療診療師 14
第一部 準備篇
第一章 發現
咖啡館療程
初期的震驚
挺直腰桿的瑪格麗
舒適怡然的兔子
巴柏的膽囊
第二章 共鳴、生命力與量子觸療的原則
共振與互引作用
生命力能量學
觸療的真正神奇處在於生命力能量
量子觸療的原則
第二部 技巧篇
第三章 基本技巧
當個「治療師」
從愛開始
基本的能量練習
基本的呼吸技巧
你的第一個療程
了解療程中雙手的感覺
五種基本的能量模式
靜態能量
第四章 中級技巧
共振的十個要素
建立能量漩渦
配合脈輪與色彩來做治療
調音
讓患者自行提高個人的振動
多手交疊與團體療程
第五章 高級技巧
「你的最愛」技巧
坡度呼吸
和聲調音
漏斗
尋求協助
提高期望
治療過去
結合多重技巧
務必熟記的四個要點
第六章 常問集
練習量子觸療技巧
量子觸療與個人的能量
量子觸療的事前準備事項
雙手與量子觸療
集中能量的威力
量子觸療的患者經驗
量子觸療與情緒
結束量子觸療的療程
量子觸療是否可能有害?
量子觸療與其他物理療法
更多的問題
第三部 應用篇
第七章 以能量改變姿勢
勇敢地面對不可能的事物
謹記在心的五件事
矯正姿勢
開始療程
第八章 解決頸、背問題
處理脊椎兩側
觸療頸部疼痛
觸療下背部疼痛
觸療坐骨神經痛
觸療中背部疼痛
頸、背部疼痛的重點整理
第九章 全身治療
治療的雙手
特定症狀的量子觸療
第十章 自我治療
傳送能量給自己
自我治療療程的指導原則
第十一章 量子觸療與健康
以量子觸療治療運動傷害
以量子觸療幫助訓練
第十二章 治療動物
以量子觸療來治療動物
治療動物的指導原則
第十三章 遠距治療
慈愛的連結
校準意念
遠距治療的九大指導原則
強化共振的技巧
第十四章 情緒治療
情緒與治療過程
療程中出現情緒反應的八大指導原則
第十五章 量子觸療的幾種有趣玩法玩玩無生命的物體
玩玩飲水與食物
與人玩玩
【結語】 能量治療的前景與展望
推薦序
朱俊榮醫師 (陽明物理治療所負責人)
本書所提及的觸療,是一種新的自然醫學概念,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這也與物理治療中的觸診及徒手治療有異曲同工之處。不同的是,本書敘述了平常大家經常忽略的大自然生命體之間不可思議的力量,藉由這些力量去治療病人或達到自癒效果,在現代藥物及侵入性醫療等治療方式之外另闢蹊徑,相信這類療法是值得大家一探究竟的。
林時維醫師 (台灣身心能量健康協會理事長)
開放的心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記得是在2004年夏天,我上網找尋有關量子醫學(Quantum Medicine)的資料時,無意間看到「量子觸療,不用實際出力氣就可調整脊椎」,身為一個復健科醫師常要面對許多脊椎側彎的病人,因此一切能影響或聲稱能調整脊椎的方法,我都有興趣了解。
於是我進入量子觸療的國外網站,聽了理查.葛登的語音簡介,當中有兩句話讓我感觸深刻,「所謂『治療者(A Healer)」就是自己生病然後痊癒,一個偉大的治療者(A Great Healer),就是生一場大病然後回復健康」,意味著自己才是治療自身疾病的主角。再加上許多個案介紹,讓我產生極大的興趣,於是我買了書,再訂購了課程影帶,經過一個月的練習,我開始能做到類似書中提到的效果,而且還能在雙手之間感覺到極強的熱感,或是所謂的「氣感」,被當成實驗品的工作同仁或家人也都能感受到這種非常明顯的感覺,他們的不適也大為減輕,這是我從來都未曾有過的經驗,我開始在他人的同意下使用量子觸療,也到國外上了基礎及高階課程,隨後開始量子觸療師(Quantum Touch Practitioner)的合格認證過程,半年後再取得量子觸療講師(Quantum Touch Instructor)的資格認證。
在幾年的經驗中,我覺得量子觸療對於急性的傷害,效果最好,像是輕微的割傷、燙傷、拉傷等,原來需要五至十天的癒合期,在量子觸療的幫助下,可能加速至只要一至三天就有相當效果,而日積月累或所謂的「慢性」問題就需要較久或多次的關注,但是常有意想不到的成效會出現。
如書中所說,學習量子觸療不需要氣功或醫學的背景,信仰、性別、年齡、職業都沒有區別,量子觸療更可和其他療法相結合並加倍其功效(詳述於書中)。你所需要的僅是一顆平靜、愛己助人的心,以及一個開朗的態度,不要因為過去的經驗及外界世俗的看法而侷限了你的想像力,因為在量子的概念中,任何事都有可能,當每個人都能了解相對於外界物質的一切(包括我們的身體),都是我們自身心靈觀察的「表現」時,量子醫學的理論才能被更多人所接受。
如果讀者在閱讀本書後想要得到更多的相關資料可上量子觸療官方網站www.quantumtouch.com,另外實際的基礎課程(Basic Workshop)也能釐清許多疑問,還有許多高階課程如Supercharging Quantum Touch及Core Transformation I & II ,也是非常值得推薦的。
張文韜醫師 (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學術委員會主委)
自我養生保健的入門書
何謂「健康」?從古文造字來看,「健」是指品德、智能和體魄皆完美無缺,並達到剛強有力之完善程度;「康」為充實飽滿而獲致安寧之狀態。在英文當中,「HEALTH」的字根就是「WHOLE」,也同樣意指全然完整與強而有力的狀態。至於「痊癒」又是什麼意思呢?「?」指的是倚靠憑藉,「全」乃是完整一體的意思,而「愈」則是身心藉他力或載具而達另一境地。我們再來看疾病的意思:「疾」指的是速度太快造成的擾動,引申為初始變化的急性不適;「病」則是拖延日久的不安,引申為較嚴重的身心問題。英文的「dis-ease」指的就是這類急慢性的紊亂,失卻憑藉而無所倚靠;「dis-order」更指出生物身心系統失序或亂度增加的處境。
當今醫學偏重於疾病的解決,但因對疾病的來龍去脈和根本性質疏於了解,以致一病未瘳,二病繼起,醫者反倒扮演起壓制症狀卻干擾著自我療癒系統的角色,甚至成為許多疾患與新型疾病的產製者。其實,醫藥(medicine)和靜思(meditation)二詞語出同源,意味著吾人只要在寧靜之中思考出創造秩序(order)與將事物簡化(ease)的方式,即可獲致療癒的目的;只要我們不去切割事物或身心靈的完整統一性,生命這一個玄妙無比的自組織系統便能憑著各種媒介(medi-)重拾平衡穩定與寧靜。
量子觸療是一種易懂易學的痊癒技術,它利用量子時空聯繫的科學原理,透過治療者與宇宙部分共鳴的特性,將自身做為媒介,引導零點場(zero-point field)中生滅不已、取之不盡的能量,在其他個體、物質、甚至自己身上產生作用力,以達到療癒的目的。
本書作者配合獨特的呼吸技巧及簡單的身體察覺練習,透過共振相位鎖定強化並發展出自然構築的治療能場,來幫自己或他人處理生活上的各種失調或不適。對此,歐美目前已進行過多項臨床試驗,在各級醫療單位透過護理人員、復健醫學或手術過程的使用而獲得印證,並經常收到奇蹟式的功效。台灣目前也有美國國際整體暨自然醫學學會(IHNMA)等單位在推廣,雖然學的人多,懂的人也不少,但切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並不斷提升自己的治療技術與領悟深度的人,終究仍是寥寥可數。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各類功法理論充斥,往往一門技巧未能深入演練,便有其他理論觀點介入,干擾著學習者的判斷及堅持度;二是多數療癒者皆強調其技術之快速性與有效性,忽略以基本的科學原理當作傳習的架構,徒就個人領會之哲理或對古人粗淺之臆測便下斷論。
在本書中,作者先將量子場域中關於能量生成傳輸的艱深原理,用淺顯的筆觸加以描述,再由簡馭繁,旁徵博引,逐步介紹各階段的練習方式,讓一般人士不用透過名師或高收費,就可在日常生活中簡單實踐與運用。其中有幾個重要觀念值得特別從書中引出:其一是宣稱能治療他人的人若非無知,就是未能弄清楚狀況,或是驕傲自大或是癡人說夢,診療師所做的不過是提供共振能量,讓別人能自己進行治療。其次,診療師若缺乏覺知呼吸與覺知身體的技巧,那麼在量子觸療時就有可能陷入與患者相同的振動,因而變得疲憊不堪。其三,習得正確的技術後,反倒使用愈多這類的能量,就能擁有更多,絕對不會有耗盡之虞,究其理,療癒乃源自愛的力量,不需專家即可達到。
對各類能量醫學領域有所接觸的同好,可能對這些觀念或親身遭逢的種種現象曾陷入迷思,但當您完全了解量子場域的各項基本原理後,就能走出迷宮,不會被坊間各種似是而非的說法所困惑。世界上每件事物都是由不同頻率與波形的振動所展現,人們的身心亦復如是,健康與快樂的振動具有和諧而自由的特徵,痛苦與疾病則呈現沉重而雜亂的波動。由於負面思想、缺乏愛心與信念,許多施術者才會創造出各種禁忌和警示,衍生出各種恐慌與失敗,繼而讓一些簡單易懂的診療方式,變成需要高深學問的獨門祕笈。作者能將量子輕觸或遠距傳輸當作生活中的探索與遊戲,摒棄身為嚴肅的治病者和偉大治療師的形象,顯然已經貫通了量子世界的奧義與精髓。
期待讀者能將這本書當成自我健康的入門書,先運用垂手可得的能量場域調整自我,讓自己身心靈先行協調統一,接著再隨著作者的導引,進行一些自利利他的療癒遊戲。
如魚在水中,得水何其樂!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來具足!
與大家共勉之!
咖啡館療程
「我媽媽非常不舒服,她可不可以坐在這兒?」一位年約六十的婦人問道。我跟朋友本來在看一本有關蝙蝠的圖畫書,立刻從書店的長椅起身,讓位給那名婦人。這位年紀非常大的老婦人彎身慢慢地坐下,因為疼痛而氣喘吁吁。我問她女兒她怎麼了,心想她或許需要協助,她說母親背痛得厲害。
我心裡掙扎了約三十秒,猶豫著該不該插手,但「治療師」最終贏了這場戰爭。我跟這個女兒解釋,在我的專業裡,我運用某種手療法,只需輕輕觸摸疼痛的部位,不知她母親是否願意試試這種治療。這個女兒以法文跟母親解釋,老太太說沒問題。我平常就可把任何地方都當成辦公室,常常在聽音樂會、聽演講、看電影,或在高爾夫球場、會議、超市,或者任何地方進行療程;我稱此為「咖啡館療程」。
我請老太太指出疼痛部位,並由她的女兒翻譯。一會兒後,我已兩腳跪著,雙手放在她母親疼痛的下背部了。當我開始透過雙手「傳輸能量」時,老太太費力地呼吸,臉上因疼痛而扭曲變形,不到五分鐘,她的臉看來就已安詳平和了。她轉向我說:「謝謝,我現在好多了。」兩位婦人起身,對我笑了笑,不發一語地離開了書店。
我立刻坐回長椅上,拿起書準備繼續看剛才中斷的部分。令我驚訝的是,朋友顯然因為剛才的經歷而深受震撼,儘管我們是多年老友,但不知怎麼回事她從來不曾當場看見他人對我的冷酷質疑。「經過剛才那事,你怎麼還有心情看書?」她問道。我解釋說治療是種平常的體驗,雖然我一開始做量子觸療時,有好一陣子都為這些經驗而震驚,但這些年來,我已愈來愈習慣這類經驗,甚至也學會尊重這些經驗了!
舒適怡然的兔子
我的朋友卡羅(Carol)有陣子住在我家裡,由於那時快到復活節,她帶了一隻小兔子來。某天我回家時,發現那隻可愛的小動物不在箱子裡,地板上到處散落著棕色的小彈丸,我決定把牠逮回箱子裡。我在屋內四處追著兔子先生跑,一、兩分鐘後,總算把牠逼到了角落。
當我把雙手放在兔子小小的身體上時,可以感受到兔子恐懼地發著抖,於是我就想若傳送能量給兔子,不知結果會如何?傳送能量一、兩分鐘後,我感受到兔子不再抖動了,牠小小的肌肉在我的雙手下放鬆。出於好奇,我繼續傳送能量,大約再過幾分鐘後,兔子做出了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牠的前腿與後腿各往前後伸展,全身放鬆地躺著。「哈!這可真好玩。」我繼續傳送能量給牠,接著兔子突然翻身,四肢仍然伸展著,此時我的雙手就擺在兔子的肚子上。兔子看起來彷彿躺在海灘上,攤開四肢沐浴在陽光下,一副舒適怡然的模樣。我以前從未見過兔子做過這種動作,也從沒聽過有兔子會這麼做。從那一刻起,我開始有個想法:這些療程會發生相當不可思議的事。
觸摸的真正神奇處在於生命力能量
數十年來,醫師、心理學家不斷地稱頌觸摸所帶來的驚人好處與其重要性。有研究顯示,未經觸摸的嬰兒,其成長速度比不上常被抱在懷中的寶寶。除了成長速度緩慢外,這些寶寶的免疫系統通常也比較脆弱,容易生病。無法滿足觸摸需求的寶寶也可能會導致情感嚴重受損,甚至產生暴力行為。心理學研究也從分離幼猴與母猴的實驗中,證實缺少觸摸會產生的嚴重後果。
倘若剝奪觸摸是一種虐待,那麼觸摸當然是有益健康又好處多多。在珍.萊德羅芙(Jane Liedloff)[1]的傑作《富足人生的原動力:找回失落的愛與幸福》(Continuum Concept : in Search of Happiness Lost)一書中,萊德羅芙曾提到住在巴西叢林「原始」社會,過著石器時代生活的耶夸納(Yequana)部落的印地安小孩。這些孩子從小就一直被抱在懷裡,長大後完全沒有出現任何暴力行為。萊德羅芙與這個部落相處了兩年半的時間,她發現那裡的孩子心甘情願地服從長輩的話,還在學步的孩子則和樂地玩在一起,從來不會爭吵或打架。反觀我們的「現代」社會,在產婦病房中,由於醫學的介入,嬰兒往往一出生就要抱離母親身邊,這些遭到隔離的寶寶只聽得到其他新生寶寶的啼哭聲,在得不到媽媽親密的摟抱下,自己也哭到睡著了。
在此,我要提出的問題是:何謂「觸摸」,以及為何觸摸如此重要?如果說觸摸只是一種物理性的接觸,那麼電動搖籃與一張晃動著的兔毛就能滿足寶寶對觸摸的需求。但我不相信觸摸的意義僅止於肉體的接觸,我相信應該有比機械式撫摸更深一層的意義。對我來說,觸摸的真正價值在於生命能量,以及在觸摸時所蘊含的愛。
今年,早產十三周的泰迪(Teddy)讓我更清楚地覺知觸摸的意義。泰迪的母親酗酒長達十年,泰迪是她的第七個孩子。泰迪經診斷罹患嚴重的胎兒酒精症候群,快克古柯鹼(crack cocaine)篩檢呈陽性反應,醫師說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一絲希望」。泰迪出生時,肌肉無力,只能無助地躺著,像是一袋小小的、癱軟的骨頭。他雙眼緊閉,嘴巴無法吸吮奶瓶,只發育到能夠吞嚥而已。他非常嬌小,整個手掌還不到一個成年男人的大拇指指甲。住院兩周後,泰迪被送到領養家庭,養父母與家中的五個子女都知道如何使用量子觸療,家裡每個人輪流傳輸能量給泰迪(記住,只要一個人就能達到效果,不過七個人一起傳輸能量的確比較有趣)。
等到泰迪長得結實一點後,早上會哭著要東西吃,這時養父麥可(Michael)便抱起泰迪,傳輸能量到他細小的身體裡。更人吃驚的是,泰迪會在數秒內立刻安靜,不再蠕動或啼哭,他在麥可的懷中完全放鬆身體。泰迪接受量子觸療後,會安靜地坐著,耐心地等待調好配方乳。這個反應不禁令人想起我們在第一章所提到的故事(受到驚嚇的兔子後來翻身躺著),下面第十二章還會提到亨利(Henry)的烏龜被拿起時,會將頭及四肢伸出到龜殼外面,好好休息了整整一個小時。
泰迪漸漸長大,到了該打預防針的時候了。其他孩子在注射針刺進屁股時紛紛尖叫哭喊,此時麥可單手放在泰迪的胸部傳輸能量,泰迪不哭也不鬧地打完了針,讓護士覺得很意外。六個月後,在打第三輪預防針時,就在打完第二針後,麥可做了個試驗,他將手從泰迪的胸部移開,此時泰迪馬上面色發紫,開始哭了起來。麥可又將手放回,不到幾秒鐘,泰迪深深嘆了一口氣,又變得輕鬆自在了。
小名「布布」(Boo Boo)的泰迪現在總會讓人驚喜連連。那個醫師曾經「看不出絲毫希望」的嬰兒,如今發育得很正常,難以令人相信這就是當初那個幾乎要放棄希望的寶寶。泰迪十個月大時,所有的發育指標都在適齡的正常範圍內,他的發育等級為百分之百,體重也達到同齡孩童的標準值,臉形與身體都非常正常。醫學博士諾曼.席利(Norman Shealy)在最近的談話中指出:「我希望看到每個早產、生病或出現藥物戒斷症候群的嬰兒,都能經由量子觸療治癒。」也許有一天此願望可以實現,而我真的相信這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量子觸療的十五個原則
1.「愛」是不分你我的振動,愛能與所有物種溝通,在所有的層面上發揮功效,傳達我們的真正本質。愛是所有治療的基礎,生命力的核心本質。
2.每個人天生都有著協助治療的能力。
3.治療是可以教導傳授的技巧,並可隨著運用而增強。診療師傳送能量與治療疾病的能力,會隨著時間變得更有威力。
4.能量隨著意念而動。診療師使用意念與各種禪定,建立起一個高能量場域,並運用此場域環繞正待治療的部位。
5.共振與互引作用促使治療的部位改變其振動,並配合診療師的振動。診療師僅需提高共振,並保持新的共振。
6.沒有人能真正治療別人。需要治療的人其實就是自我療癒師,診療師只不過是保持共振,讓身體進行自我療癒。
7.信任治療過程相當重要。治療或許會導致短暫的痛楚或其他不舒服的症狀,但這些都是治療的一部分。生命力與治療過程的運作相當複雜,其道理遠超過我們的概念與理解。
8.能量隨著身體的自然智能進行必要的治療,而診療師則專注於「身體智能」(body intelligence),並「追捕疼痛」(chases the pain)。
9.診療師也從療程中得到自我治療。
10.呼吸強化了生命力。
11.同時結合呼吸與禪定技巧,可促使能量成排並列,就如雷射般可以提升數倍的力量。
12.協同作用(synergy)指的是好幾位治療師一起同時參與觸療,效果會高於個別觸療的總合,具有不可小覷的強大威力。
13.即使遠距離也可達到治療效果,而且療效相當良好。
14.量子觸療可以輕鬆有效地搭配其他的治療模式。
15.尋求協助以及與自我靈性相接觸的能力,不論接收到的能力是以何種形式呈現,都能賦予這個療程另一層次的力量。
基本的能量練習
量子觸療是威力強大的治療工作。採行量子觸療之前,必須先學會各種能量練習。大多數人會發現這些練習簡單易學,而且會做得自然愉悅毫不勉強。不過,你需要慢慢來,花時間徹底練習這些技巧。這些練習的設計,是要幫助你增加對生命能量的覺知力與實質地感受你的雙手。如果你能多花些時間與精力練習,傳送能量的能力就會有極大的不同,而且也能增強治療的力量。最後,你會感覺到得心應手,而這些練習將會成為你的第二個內在本質。
為了方便你學習及利用這些技巧,這些能量練習全部以特別的順序列出。一旦你完成第一輪的能量練習,就可接著學習基本的呼吸技巧 。屆時,你就能開始結合呼吸與能量練習,嘗試第一次的治療工作。
啟動觸療能力的自我練習
【練習一】感覺你的手指
1.豎起一根手指,花兩分鐘或更多的時間,盡量感受手指的感覺。配合手指的感覺,專注心,增強覺知力。
2.感覺皮膚如何包覆著手指,看看你是否可感覺到血液流經手指。運用想像力,看看能否感覺到指甲如何黏附在手指上,試著感受指甲下的感覺。這個練習的關鍵在於運用專注的心,全然地去感覺手指。
這種練習的基本前提是能量會跟著念頭而轉。不論你注意的是哪個地方,能量都會隨之而轉。藉由移動並保持能量在手指上,可以增加手指的感覺,你也能促使自己的生理上發生變化。這些感覺看起來或許像我們體內的一般感覺,但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感受到了生命力能量。許多人的感覺是,手指頭有點癢癢的,或是有振動、蜂鳴、冒泡泡或發熱等不同感覺。由於每個人的感覺不一,用來形容的語彙就會不同。有些人以熱、跳動、稠密、沉重等說法來描述這股能量,或僅是覺得更能感受到手指本身。
對我們而言,感受生命力能量並不陌生,相反的,生命力能量是我們一直都能感覺得到的能量,只不過我們並未學會辨認出它。倘若你是活著的(既然你正在閱讀本書,我便假設你是活著的),那麼你時時刻刻都會感覺到生命力能量。
如果說你感受不到這些感覺,那麼試著想像你正在用羽毛拍打手指,以這根想像的羽毛來回拍打你的手指頭。現在,集中注意力來觀受手指的感覺,以大約一分鐘的時間去感受任何感覺。這個感覺或許不強,或許你用來形容這個感覺的字眼和我所提出的不同,但不管如何,我會建議你運用那股感覺作為感受能量的一個起點。萬一你還是無法感受到手指所傳達的任何感覺,我建議你改做其他練習,看看身體的其他部位是否會產生感覺。
做這項練習時,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整隻手都有刺痛感,甚至身體的其他部位也會如此。倘若發生這類情況,不用擔心,那表示你做得很好,已自動開始做下一個練習了。
在我開設量子觸療教室這許多年裡,有些同樣的問題一再被提起。因此,當你翻閱此書並有心學習量子觸療課程之前,我先在此將這些問題集中整理回答。
練習是否會增強能力?
是的,當然!當你第一次學習傳送能量時,朋友或許會對你剛發現的技能而驚訝不已。經常練習會讓你的力量持續增加,傳送能量是一種需要需要身心專注的技巧。就如同運動員運用不同肌肉一般,你會變得更強。我估計傳送能量一百個小時後,你的力量會增強兩倍或三倍。
進行量子觸療的患者或診療師,是否先要真心相信量子觸療有幫助,才能使量子觸療發揮功效?
如同我在第一本著作《你那雙治療的手》所寫的,你無需相信在海洋裡會弄濕身體,但你必須先要跳進海裡。同樣的,你未必要相信量子觸療具有療效,才能讓量子觸療發揮功效。憤世嫉俗的人或懷疑論者不知道如何去封鎖能量,而量子觸療的確有效,就是這樣。
每個人都能學習量子觸療嗎?
殘障或視障、聽障人士是否都可學習量子觸療呢?
喔,當然!傳送能量靠的是意念、注意力與呼吸,不會因視覺、聽覺而分心的人更可能集中焦點,甚至比看得到或聽得到的人做得還棒!
兒童也可學習量子觸療嗎?
當然!兒童通常很容易就學會量子觸療,倘若他們想進行量子觸療,通常會和大人同樣有效果。兒童上我的課並不罕見,讓父母開心的是,兒童進行療程的效果很棒。
在我開課的某個班級裡,有位太太帶著她十一歲的兒子札克到班上。札克非常開心地發現,自己就像大人一樣可以做上一些療程,而當媽媽治療及矯正他玩滑板所造成的一些舊傷和不良姿勢時,他也能幫媽媽一點忙。他與媽媽共享的愛,是我見過最美的事。
在回家的路上,札克說道:「你知道嗎?我以前心裡偷偷希望我能擁有超人的力量,現在我覺得我真的有超人的力量耶!」第二天下課後,札克告訴他的好友自己已學會幫人治療的方法。朋友說:「那你就幫我治療吧!」札克於是問他哪裡會痛。朋友回答說沒有地方會痛。札克告訴他:「除非你哪裡會痛,否則我幫不上忙。」聽到這裡,他的朋友用手捶打桌子,手變得又腫又紅,札克立刻冷靜地拿起他的手開始傳送能量。幾分鐘後,他的朋友說道:「哇,真酷!」接著,兩個人就跑出去玩了!
你可以給我一些做量子觸療的要點嗎?
1.隨時應用呼吸技巧。
2.傳送能量時,隨時讓呼吸與感覺連結在一起(很快地,這就會成為診療師的習慣與第二天性)。
3.全程都要全神貫注,盡力維持能量的強度。
4.密切注意雙手的感覺,適當運用那份資訊。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2,共有2位網友寫書評。
我要寫書評
劉珈瑋
/ 台灣台北2009.05.26看劉珈瑋的所有評論評鑑等級:5顆星
我上了一連串的直覺式按摩課程,發現這本書所說的就是知名國際導師教導的內容之一,現在無須去尋找與翻譯原文資訊了,這本書把所有的精要都展示在我們面前,非常直得推薦!!!淺泊
/ 台灣台北2008.10.12看淺泊的所有評論評鑑等級:4顆星
如果看過\"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書,並認同其觀念,便能把此書當作一種實作,畢竟我們沒有特殊的儀器能看出心念是否能讓水的結晶有所不同,但雙手卻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工具,況且隨時可以練習,相信這是造物者為我們精心的設計.
我曾在一門課程中實驗過此法,當老師與同學作用在我身上時,我確實感覺有一股熱能流過,更令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當我為一位同學作全身的靈療時,它竟然說我讓她達到大周天了!原來是練習氣功\三四年的她,一直只有小周天的體驗,但因為我的觸動,似乎使她打通任督二脈!
我沒有學氣功\的經驗,也知道經驗無法取代或言傳,所以能讓她有此感動我自然愉快,但我相信並不是我有什麼特異功\能,而是像書中所說:我們毎個人天生都有協助治療的能力(P.39)就像佛教的:信願行,在我為她靈療時,我的確心無雜念,只把自己當作一個傳遞宇宙能量的管道,過程中沒有執著,所以一個小時下來也不會疲累.
書中也提到一個問題:是否會因為進行觸療而筋疲力竭?作者肯定的說不會.(P.100)我也可以斬釘截鐵的附和,它並非我們常看到的武俠小說中受內傷時旁人的運功\會元氣大傷,後者是將自己的能量貫注於傷者身上,而量子觸療的概念並不是如此,所以不會有能量虛耗的狀況發生,除非自己身心狀況就不佳或心態不正確.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最簡單的自助助人工具是隨時用得上的法寶喔!
買書→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s1867038/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9888
☆華哥觀點★
量子觸療-能量場療癒!
一種神奇療法!
輕輕一碰!
脊椎種種移位手放上去就開始回到它原本的位置!
留言列表